?關稅政策對TI和ADI的沖擊
發布時間:2025-04-23 16:45:52 瀏覽:173
關稅政策對TI(德州儀器)與ADI(亞德諾半導體)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一、高額關稅推高成本,壓縮利潤空間
美國對華加征125%關稅,直接覆蓋TI與ADI在美國晶圓廠生產的CPU、DPU、MCU、射頻芯片、存儲器芯片及車規級芯片等核心產品。以TI為例,其2024年營收中中國區占比達19%(30.1億美元),若因關稅被迫提價,將直接削弱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。而作為全球模擬芯片龍頭的ADI,其80%以上晶圓廠位于美國,同樣面臨成本壓力。這一政策導致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,企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
二、國產替代進程加速,市場份額面臨蠶食
中國通過調整原產地規則,將晶圓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,導致TI與ADI在美國生產的芯片進入中國需繳納高額關稅。這一政策直接推動國產芯片性價比優勢凸顯,尤其在模擬芯片終端價格上調后,國產替代需求進一步釋放。國產芯片在性能、價格及本地化服務上的優勢,使其在部分領域逐漸替代進口產品,進一步擠壓TI與ADI的市場空間。
三、產能布局面臨重構,供應鏈風險加劇
TI計劃到2030年將內部制造比例提升至95%,但其晶圓廠主要集中在美國,短期內難以擺脫關稅影響。ADI雖在東南亞布局部分封裝產能,但晶圓制造仍依賴美國本土,調整壓力更為顯著。關稅政策促使企業重新評估全球供應鏈布局,增加海外產能或尋求替代供應商,但短期內難以完全規避風險。
四、模擬芯片領域競爭白熱化,核心業務受挫
TI與ADI作為全球模擬芯片龍頭,其80%以上晶圓廠位于美國,關稅政策直接沖擊其核心業務。以TI為例,2024年其模擬芯片業務營收達122億美元,中國區占比80%,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大幅下滑。此外,國產芯片在特定領域的技術突破,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,TI與ADI需通過技術創新或成本優化來維持市場地位。
五、行業格局分化,本土廠商迎來機遇
在關稅政策推動下,國內半導體廠商受益于價格優勢,在模擬、射頻、功率半導體、處理器、光芯片、車規級芯片等領域迎來國產替代黃金窗口期。TI與ADI需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,加快全球化布局,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,以應對行業格局的深刻變化。
Cyntec(乾坤)作為臺達旗下品牌,其電源模塊在高功率密度、微型化設計、定制化服務及車規級認證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,尤其在光通信、服務器、車載等細分市場表現突出。與TI和ADI相比,Cyntec更聚焦特定行業需求,能夠提供更靈活的解決方案及更快速的本地化支持。
深圳市立維創展科技有限公司授權代理Cyntec全線產品,致力為客戶提供高品質、高質量、價格公正的電源模塊產品。Cyntec的電源模塊DC-DC產品,交付快速,免費提供樣品,部分型號現貨庫存。例如型號:MUN12AD03-SEC,MUN3CAD03-SE等。產品原裝原廠,質量保證,并為中國大陸市場提供技術支持,歡迎咨詢。
推薦資訊
TI的TPSM861253電源模塊曾有技術優勢占一定市場,近年因交貨周期長、成本高,影響企業生產、信譽與產品競爭力。國產化替代趨勢下,Cyntec的MUN123C01 - SGB電源模塊成新選擇。對比發現,兩者輸出電流、電壓相同,但MUN123C01 - SGB在成本、供應鏈、空間集成度及性能參數上優勢突出,如單價低、交貨短、節省PCB空間、效率提升且通過車規認證。
Cyntec 的 MUN24AD01-SH 電源模塊以超小封裝、寬輸入范圍、高效率等優勢,成為多款熱門型號的高效替代品,相比 TI、ADI、Linear 相關型號,在輸入電壓、體積、效率、成本及熱性能等方面表現更優,適用于 FPGA/DSP 供電、工業傳感器、便攜設備等場景。